文章从研究分布特征、研究热点主题和实践研究进展3个方面全面分析我国图书馆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发现我国图书馆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建设、智能素养与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检索5个热点主题展开,相关实践案例涉及资源建设与利用、参考咨询、图书盘点、知识服务等场景,主要实践机构为长三角地区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文章基于研究现状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提出了5点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图书馆领域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正>面向“十五五”,随着文化强国建设远景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稳步迈向系统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跃迁,从总分馆制构建到全民阅读推广,从数字化转型到智慧化升级,举措频出、成效渐次显现。本期特邀李国新先生撰写专文——《面向“十五五”的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改革任务、提质增效、文化强国》,正是对上述发展态势的高屋建瓴之论。行文洞见精微、思路深远、文风凝练,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张力,不仅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参照,也对当下图书馆界编制“十五五”规划极具指导意义。
文章在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讨论了将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研究结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要素,从技术层、管理层、内容层、服务层4个部分构建了GenAI驱动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体系框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GenAI赋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创新路径,探讨了GenAI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通过对DeepSeek核心技术特征的深度剖析,阐释了DeepSeek赋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广阔前景。研究从服务、资源、治理三个维度提出DeepSeek赋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场景构架,即:借助DeepSeek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立体化;依托DeepSeek革新图书馆资源生态系统效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资源体系的全流程变革;利用DeepSeek驱动治理范式转型效能,推进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治理范式转型。
社交媒体已深度融入现代社会的运行脉络,正在“重新塑造”图书馆服务推广的新范式。图书馆借助社交媒体进行营销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图书馆的营销效能和资源利用率,更构建了用户深度参与的认同闭环。在算法赋权的背景下,用户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价值生产的协同者,因此亟须以价值共创理念来重塑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协作范式。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框架,结合典型图书馆实践案例,探讨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价值共创实现的两种路径:基于双向交流的“平台—合作”模式和基于营销推广的“主导—参与”模式,并从认知层、机制层以及生态层3个层面提出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的优化策略,为图书馆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实现服务创新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启示。
文章在阐释数字阅读素养概念的基础上,诠释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公民数字阅读素养内涵,构建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公民数字阅读素养育人模式,并指出在全民阅读推广与数字社会双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可通过帮助公民正确认识数字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开展数字阅读素养标准研制的相关研究、完善数字阅读素养教育培训方案、构建多层次的数字阅读素养培育体系、启动数字阅读素养测评等途径提升公民的数字阅读育人理论与实践素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基层图书馆理应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文章对部分中西部省(区、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调研,考察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现状,发现基层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社会教育培训和基层业务辅导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但也面临乡村主体内因阻碍、数字建设尚需完善、精准服务程度不高、长效保障机制缺位等问题,未来可从服务对象、数字建设、精准服务、保障机制四方面入手,实现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
“十五五”持续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二是推动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三是扎实推进与文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建设。改革任务最主要的是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关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强基础、促创新、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需要明确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共性指标,同时需要提炼和总结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中国特色。
随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新学科框架下的知识体系重构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架构包括信息生产、获取、组织、保存、利用、传播和评价七个阶段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并对每个阶段所匹配的课程知识要求进行阐述;接着,以全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新的培养方案为蓝本,利用大语言模型对各阶段内容进行课程阶段匹配评分及归类,得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反映出来的系列特征;并据此提出促进学科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的发展策略。
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守正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守正要求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中注重文化原真性与多样性,避免文化失真或同质化,而创新则是利用新技术实现文化传承,使珍贵文献与文物焕发新生命力。图书馆需融合技术与文化,通过价值重构,服务模式“双轨制”发展以及跨界融合与生态共建等方式,拓展功能边界,实现资源多元化利用。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参考案例,实现了从“知识仓库”到“智慧文化枢纽”的转变,表明图书馆在新时代守正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与文化融合及服务模式智能化转型,具有普适性意义,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