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五五”的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改革任务、提质增效、文化强国
李国新;“十五五”持续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二是推动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三是扎实推进与文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建设。改革任务最主要的是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关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强基础、促创新、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需要明确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共性指标,同时需要提炼和总结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中国特色。
2025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张静婕 ;<正>8月26日至27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宁夏图书馆学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承办的2025年宁夏图书馆学会年会顺利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宁夏各级各类图书馆馆长及业务骨干、企业代表、媒体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本次行业盛会。本次年会以“聚力‘十五五’共谋图书馆发展新蓝图”为主题,旨在锚定“十五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目标,搭建行业交流协作平台,推动宁夏地区图书馆事业与时代需求深度契合,为区域图书馆行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凝聚力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对策分析
薛心怡;周杰;文章系统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揭示技术赋能的核心逻辑,并剖析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技术驱动、需求牵引、政策协同和产业融合等机制,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个性化水平和覆盖面。然而,技术应用过程中也面临技术伦理风险、数据安全与版权争议、服务质量控制等难题以及治理体系需持续完善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技术—价值—制度”协同发展的路径,旨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以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构建研究
朱雨萌;陈雅;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场景不仅提供服务环境,更是塑造城市形象和创新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东莞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莞”空间的建设实践,详细分析了“·莞”空间服务场景的构建类型与构建要素,提炼其服务场景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中的价值,进而提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构建策略。
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扫描、问题诊断与优化对策
邢文明;胡灵;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基层图书馆理应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文章对部分中西部省(区、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调研,考察基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现状,发现基层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文献信息服务、社会教育培训和基层业务辅导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但也面临乡村主体内因阻碍、数字建设尚需完善、精准服务程度不高、长效保障机制缺位等问题,未来可从服务对象、数字建设、精准服务、保障机制四方面入手,实现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
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重构研究
洪秋兰;李芩;随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新学科框架下的知识体系重构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架构包括信息生产、获取、组织、保存、利用、传播和评价七个阶段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并对每个阶段所匹配的课程知识要求进行阐述;接着,以全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最新的培养方案为蓝本,利用大语言模型对各阶段内容进行课程阶段匹配评分及归类,得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反映出来的系列特征;并据此提出促进学科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的发展策略。
图书馆事业在新时代的守正与创新路径探索——基于传统服务模式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视角
宋智翔;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守正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守正要求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中注重文化原真性与多样性,避免文化失真或同质化,而创新则是利用新技术实现文化传承,使珍贵文献与文物焕发新生命力。图书馆需融合技术与文化,通过价值重构,服务模式“双轨制”发展以及跨界融合与生态共建等方式,拓展功能边界,实现资源多元化利用。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参考案例,实现了从“知识仓库”到“智慧文化枢纽”的转变,表明图书馆在新时代守正与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与文化融合及服务模式智能化转型,具有普适性意义,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公共图书馆省域总分馆模式研究
肖渊;文章通过回顾当前国内外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国内省域、市域和省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三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新的“省域联盟-地市中心馆-县级总分馆制”省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型,以期为当前县级总分馆制下基层服务效能不足、区域间发展有差距、“孤岛”散布等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政策工具视域下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可及性政策量化研究
顾佳榕;陈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知识产权全链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从可及性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政策成效有利于后续政策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获取2006年—2024年国家发布的47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强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工具—可及性—发展历程”三个维度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据此研究提出政策工具的动态平衡、政策制定的全面可及、政策制定的多元协同以及政策制定的需求研判原则。明确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可及性政策优化方向。
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
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近年来,以城市书房为代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热潮,极大地扩大了全民阅读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了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当前,城市书房建设存在"工程导向"、潜在风险等问题,也出现了服务内容综合化发展、设施布局乡村化延伸等现象。面向未来,推动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二是促进均衡发展,三是加速内容融合,四是丰富载体使命,五是扩展资金来源。
面向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能力建设
初景利;张国瑞;智慧图书馆阶段,馆员借助于智能技术面向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模式,因此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将图书馆的馆员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图书馆馆员的能力建设应当从用户需求分析能力、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智慧智能服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六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
现状与趋势:国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研究透视
杨敏然;张新兴;陶荣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诸多领域的融合应用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与知识图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外部特征(年度发文情况、期刊分布情况、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以及内部特征(关键词共现、聚类)两个维度,系统考察我国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研究的演进历程、热点主题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国内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实参考。
国产开源大模型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功能——以DeepSeek为例
罗坤明;李子晟;张磊;汤明;尹克寒;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新动能。文章着力探讨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在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场景中的技术适配性和功能进阶作用,认为DeepSeek凭借多模态架构、参数规模与训练策略的效能平衡,能有效优化图书馆的智能问答系统、多模态资源管理及知识组织工具自动化能力,实现元数据智能提取、参考咨询服务升级与语义检索精准化,进而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化价值。研究认为,未来需进一步优化AI使用网络环境、制定AI使用规范并防范AI幻觉风险,以进一步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图书馆建设:作用机制、现实梗阻与实践路径
刘衍峰;乡村数字图书馆是乡村数字治理的产物,也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变量,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乡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整合与创新应用、数字资源深度开发与共享、数字人才能力建设与培育、推广数字素养教育等手段,全方位赋能乡村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乡村居民打开了学习和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在提升乡村居民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之概念脉络、热点主题及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分析
丁明春;任恒;文章在分析"智慧图书馆"概念内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以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涉及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为样本,对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英文智慧图书馆研究聚焦于智能信息技术、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智慧环境构建、智慧馆员、用户隐私保护等主题,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仍将重点关注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同时将更加重视对于智慧馆员的培养。
ChatGPT的发展对情报信息工作的影响及启示
尹克寒;ChatGPT的出现激发了全球人工智能对话系统的发展活力。ChatGPT能够通过自动和人工的方式抓取数据语料,同时采用深度学习的算法和理解人类交流中所运用的语法规则,生成符合人类思维的对话结果,这将对情报信息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ChatGPT的发展历程,并以案例测试的方式分析了ChatGPT在ATT&CK情报信息处理工作中的影响效能,同时也论述了ChatGPT在情报信息处理中的不足,进而提出ChatGPT对AI时代情报信息工作的启示。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创办日期: 1979
出版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主办单位: 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951-5085019
Email: xwz8686@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64-1004/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8214